陈格雨学长的建议

 

问题设计环节:
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我希望设计更多的方面。针对于我们所采访的对象是学长,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我所设计的问题就涵括了大学学习过程中:

  • 1. 谈专业困难,如何学习问题
  • 2. 谈自律与效率问题
  • 3. 谈人际交往问题
  • 4. 谈目标确立
  • 5. 谈机会问题

这五个问题,列了初稿,然后再简化调整,临场过渡。

 

采访人:晋谊

受访人:陈格雨

 

问:很多同学对自动化专业还比较模糊,不太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未来可以做什么。学长能谈谈你对自动化的理解吗?

答:其实我是转专业过来的,转专业之前我专门了解过自动化。现在看来自动化主要包括控制类和硬件类两个方向,重点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等等,这些都与电路和控制相关。至于怎么学好这些内容,我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前了解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岗位,如硬件工程师、控制工程师等,再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问:大学时间相对自由,但也容易受到外部干扰。学长是如何规划时间、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

答:大学和高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外部约束的减少。我认为要有目标意识,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表。虽然不一定要精确到每小时在干什么,但至少要知道大概每项任务需要多少时间,提前设定好DDL,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率。

 

问:人际交往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是一大挑战,学长在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平衡独处和社交之间,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答:我以前其实是很内向的,高中演讲会发抖。到了大学,我开始逐渐放开自己,比如参加学生工作、社团、竞赛等。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被舍友鼓励着去竞选班干部,后来发现其实上台并没有那么可怕,别人并不会一直关注你。社交这件事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多认识人、多交流,逐渐就会习惯。记住一句话:“你做一件事,可能真的没人特别在意。”放轻松、大胆尝试就好。

 

问: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往往带来困惑和迷茫,学长是如何确立目标,并逐步调整前进方向的?

答:其实我从大一到现在也一直处于探索中。高中时我们只知道拼命刷题、考大学,很少有人真正介绍过大学后的方向。大一时我甚至对转专业都不太确定,后来是在一次比赛中接触到自动化,发现它比机械更“活”,更有趣,于是转了过来。自动化很广,像“万金油”,各方向都能接触。至于未来,是保研还是工作,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必人云亦云。就像我思政课老师说的,“热爱可以超越内卷”。此外,我认为大学拼的不仅是能力,更是信息差。了解得多,走得远。

 

问:信息差确实影响我们对机遇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学长是如何主动获取信息、争取机会的?

答:首先要用好身边的人脉资源,比如主动联系学长学姐、辅导员、导师等等。当你对某件事不了解时,哪怕只是短暂的接触,也要尽可能加个微信、留个联系方式,这样就建立了一个信息获取的渠道。主动沟通、善于积累,是打破信息差、把握机遇的关键。

大学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可能的旅程。陈格雨学长从专业学习到目标确立,从时间规划到人际交往,从自我认识到信息获取,提出了许多真实且有操作性的建议。愿每一位阅读本文的你,能够更主动地去认识自己、探索世界,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