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田学长的建议

 

又一学年结束了,你是否在一年的暮去朝来中有新的收获?又是否在多少个难眠之夜后仍留有迷茫和困惑?启明实践团为大家收集了学长学姐们关于大学生活的建议,无论对新的学年感到期待自信或是焦虑内耗,相信以下的小tips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调整自己,迎接新阶段的到来。

 

问:学长你好,我们收集了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想要得到一些作为过来人的建议。首先呢,对很多同学来说,初入大学没有老师督促我们学习,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如高中的目标是高考),于是常会感到迷茫,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呢?

答:我觉得在大学可能更多的是需要兴趣去驱动目标,在我看来,在没有兴趣驱动的情况下,动力可能确实会有些不足。大学的容错率其实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学校提供了转专业、专业分流等机会,让你可以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所以我觉得重要的就是在大学里去多试错多尝试,去找一下自己的兴趣所在。就比如说可能我喜欢打比赛,我喜欢打比赛的感觉,或者说我喜欢某一个领域,比如电子,我就可以去试着参加电子相关的比赛,或者做相关的科研。可以在大学前几年中逐渐去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将其作为目标,然后继续去深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驱动方式。

 

问:与高中相比,大学还更加自由,我们应该如何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处理好一些学业上的要求呢?

答:我们可以把学习和自由时间划分开。我们可以每天都将当天的学习任务完成,这样我们就可以留出很多空闲时间。把任务都及时完成,在周末或平时的晚上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是打游戏、出去玩,还是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都是可以的。当天完成课程作业或内容复习,可以把这部分的学习时间压缩到一天,这样也不太容易遗忘学业上的任务。

 

问:对于自动化的学生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如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的公式复杂,概念抽象,容易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学习效率低,我们应该如何有效攻克这些难题?

答:我觉得一个重点就是平时上课要做好听讲的笔记,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有问题也要及时去问老师。大学是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的,可以去多找老师问问题。另外,我觉得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选择性地做笔记,因为随着专业课的到来,老师的讲课节奏会比较快。上课全程记笔记有可能会跟不上节奏,所以有些内容可以上课时专心听讲,课下再整理笔记,把做笔记作为复习。这样的习惯更有利于知识吸收。最后就是定期巩固,我建议每周小复习一次,把这周内容简单过一遍。期末复习压力会因此减轻很多,尤其大二上要考七门课,其中五门是一周内一天一考,平时更要扎实。

 

问:除了在教室中的学习,实践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从何开始,是参加学校的实践项目,还是自己寻找实习的机会,有没有比较适合大一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方式?

答:我个人感觉大一可以更多把精力放在课内,先去适应一下大学的学习节奏,然后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一些专业相关的培训。例如我们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可以去参加焊工培训或单片机的相关技能培训。大一重点在于适应大学,打比赛的重点时期是大二;大三如果比赛打得差不多了,可以接触科研。如果对科研感兴趣,可以考虑去中科院自动化所或其他研究院、学校申请实习机会,为研究生做准备;如果打算就业,则可以去互联网企业实习。

 

问:刚才提到了很多竞赛,学长有没有一些比较推荐我们去自学的一些技能,让我们在竞赛或者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答:我觉得首先是熟练掌握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例如office工具,在课设报告时可以帮助排版、提高分数。然后是matlab,这在数学建模比赛中很常用。当然也有人用python来做建模,每个人方式不同。由于课程中不会系统讲这些软件,更多需要自己提前摸索学习。我觉得对未来学习和比赛都很有帮助。另外是单片机,像工程实践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嵌入式、西门子嵌入式赛道都涉及单片机,建议学习stm32。比赛其实分很多类,学习时要有针对性。赛前突击其实也合理,因为比赛能带来很大的学习动力,即“以赛促学”。

 

从大学生涯的规划到学习方法的指导,王浩田学长给出的建议非常全面。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同学,要做的是多去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努力,这样大学生活才不会在单调乏味的重复中度过。而希望多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同学们,可以在上面的采访中了解到不同阶段应该做的准备,从而更充分地制定和完成大学的成长计划。只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采纳学长的意见,大家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