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上看,课程研究信号的放大、滤波、稳压等功能模块;从思想上看,突出模块化设计思维;课程重心在于反馈的判断、理解与计算。印象最深的是“反馈”概念,几乎贯穿于后续所有与信号、系统、控制相关课程。
难点在于电路变体繁多,例如差分放大、功率放大、甲类、乙类、甲乙对称互补等,细节多、易混淆。若重新学习,将更重视基础模型的扎实掌握。模电前期较为轻松,但切忌松懈,否则面对后期复杂电路将措手不及。
首先对公式分类:哪些是理解为主、哪些需推导、哪些必须记忆;结合例题与课堂讲解进行辨别。作业遇到难题可参考 B 站等平台资料,模电是经典课程,网络资源丰富。最重要的资料仍是老师的 PPT,理解与记忆其内容是备考关键,大多数考题都可在 PPT 中找到线索。
若将电路学习比作编程,模电相当于自己写函数,深入理解三极管、运放等底层器件的工作机制;而数电则更像调用库函数,关注模块的组合应用。模电打下对元器件特性与电路设计的理解基础,提升硬件设计的“深度”;其模块化思维在电路设计乃至其他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