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

曹博翔

 

分享人:曹博翔 同学

自动化学院2023级测控2班本科生

学业成绩:大一学年综合加权 92.70,排名 1/234

获奖情况:国家奖学金、北京市物理竞赛三等奖、新生一等人民奖学金、优秀三好学生

班级工作:自动化一班学习小组组长

 

曹博翔同学从多个维度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详尽分享。

 

1. 该门课的研究核心。印象最深的章节

          从内容上看,课程研究信号的放大、滤波、稳压等功能模块;从思想上看,突出模块化设计思维;课程重心在于反馈的判断、理解与计算。印象最深的是“反馈”概念,几乎贯穿于后续所有与信号、系统、控制相关课程。

2. 模电的难点。假如从头再来,学习中会优先投入的环节

          难点在于电路变体繁多,例如差分放大、功率放大、甲类、乙类、甲乙对称互补等,细节多、易混淆。若重新学习,将更重视基础模型的扎实掌握。模电前期较为轻松,但切忌松懈,否则面对后期复杂电路将措手不及。

3. 如何应对模电中的大量公式。学习中推荐的辅助资源或工具

          首先对公式分类:哪些是理解为主、哪些需推导、哪些必须记忆;结合例题与课堂讲解进行辨别。作业遇到难题可参考 B 站等平台资料,模电是经典课程,网络资源丰富。最重要的资料仍是老师的 PPT,理解与记忆其内容是备考关键,大多数考题都可在 PPT 中找到线索。

4. 学习模电对后续电子类课程的帮助

          若将电路学习比作编程,模电相当于自己写函数,深入理解三极管、运放等底层器件的工作机制;而数电则更像调用库函数,关注模块的组合应用。模电打下对元器件特性与电路设计的理解基础,提升硬件设计的“深度”;其模块化思维在电路设计乃至其他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