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参赛限制:本科在校生,个人或组队(2-3人),涉及实验理论与操作
比赛官网:关注竞赛组委会通知(无独立官网,高校转发)
报名时间:每年3 - 4月,由高校组织
比赛时间:初赛5 - 6月(校内选拔),决赛9 - 10月(创新实验设计与操作,评审结果与报告)
竞赛背景与意义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联合主办,设教学赛和创新赛双赛道:
- 教学赛:每两年一届,2025年第十一届(中山大学承办),强调现场实操能力
- 创新赛:每年一届(2025年第十一届由中南大学承办),注重科研创新与团队协作
竞赛理念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覆盖90%以上双一流高校,提升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及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2025年赛事亮点
教学赛(CUPEC)
- 时间:2025年7月20日-24日
- 地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珠海校区)
- 赛制:
- 基础实验:单人限时4小时,掌握30+基础实验技能
- 综合实验:双人合作4小时,需掌握15+近代物理实验技能
- 参赛资格:限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拔尖计划2.0基地高校(120所)
创新赛(CUPIC)
- 时间:2025年5月至12月(决赛在中南大学)
- 设三大赛道(具体赛道内容未详述)
-
竞赛赛道详解
教学赛
挑战实验能力,题目涵盖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及近代物理实验。
典型题目:
- 基础题:光栅常数测量、电容充放电特性分析
- 综合题:磁滞回线测量与材料分析、光纤通信参数优化
备赛建议:强化误差分析及仪器操作,参考往届赛题。
创新赛
从创意到产品孵化,包括命题类与自选类创新作品及讲课比赛:
- 命题类创新作品:2025热点题目如AI+物理实验(如机器学习混沌摆预测)、物理现象微视频(≤5分钟)
- 自选类创新作品:自主设计装置,原创方法,涉及信息化、自动化技术
- 讲课比赛:评分重点:教学设计(40%)、演示互动(30%)、语言表达(30%)
参赛流程与资格
- 报名资格:
- 教学赛禁止重复获国奖者参赛,保障公平
- 创新赛禁止重复申报获国赛二等奖及以上作品,讲课比赛一等奖禁赛两年
- 报名时间:2025年4-5月
- 比赛时间:
- 教学赛:2025年7月20-24日
- 创新赛:2025年9月提交作品,全国决赛时间待定
- 晋级路径:教学赛通过校内选拔直接参赛,创新赛通过校赛、区域赛晋级全国决赛
-
奖项设置
- 创新赛按名次设一等奖(前10%)、二等奖(前20%)、三等奖(前30%)
- 优胜学校获下届直通名额
备赛资源推荐
- 硬件支持:各校实验中心开放免费实验室
- 课程辅助:山西工学院开设《大学物理创新实验》选修课
- 往届资料:参考官网第十一届创新赛通知
博主总结
2025年是物理实验竞赛的“超级大年”,教学赛与创新赛双轨并行。
适合人群:教学赛适合实验操作能力强的个人,创新赛适合有技术创意或教学热情的团队。
行动建议:
- 确认本校资格(教学赛仅限受邀高校)
- 4月底前组队报名(创新赛校赛截止多在5月)
- 优先选择新兴赛道,如AI+物理、微视频命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