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赛
参赛限制:高校在校生,组队(3 - 5人),智能汽车设计(电磁、光电等组别)。
比赛官网:http://www.smartcarrace.com/
报名时间:每年4 - 5月,高校推选。
比赛时间:初赛7 - 8月(分区赛,性能测试),决赛8 - 9月(全国赛,竞速+答辩,评智能控制+稳定性)。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作为国内智能科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大学生竞赛之一,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前列,以其专业性强、实践价值高的特点,吸引着无数怀揣科技梦想的大学生投身其中。经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扩大会议决定,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将于2025年暑期7~8月在全国举办竞速赛和创意赛。
01 主题与背景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一项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的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实践活动。它以设计制作在特定赛道上能自主行驶且具有优越性能的智能模型汽车这类复杂工程问题为任务,鼓励大学生组成团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分析、设计、开发并研究智能汽车的机械结构、电子线路、运动控制和开发与调试工具等问题,激发大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
02 比赛组别全解析
1.竞速组:竞速组是智能汽车竞赛的经典组别,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在2025年的比赛中,竞速组涵盖了多个独具特色的小组。
- 缩微电磁组:车模如同灵动的小精灵,在电磁信号的引导下,精准地沿着细微的赛道疾驰,对车模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 缩微光电组:利用光电传感器感知赛道信息,以光为指引,追求速度与精准的完美结合;
- 极速光电组:将速度发挥到极致,车模在光电技术的加持下,风驰电掣般穿越复杂赛道,挑战速度极限;
- 平衡轮腿组:采用轮腿结合的方式,使其能够在不同地形上如履平地,展现地形适应能力;
- 双车跟随组:考验团队协作,一车领航、一车跟随,实现高度默契和精准控制;
- 独轮信标组:以独轮的独特姿态前行,依靠信标信号进行导航,犹如独舞者般展示风采;
- 智能视觉组:借助视觉识别技术,车模“看清”赛道和环境,做出精准决策,体现AI技术;
- 极速越野组:模拟真实越野场景,车模在崎岖赛道上克服障碍,展示强大越野性能;
- 气垫越野组:利用气垫技术,使车模在沙地、湿地等特殊地形轻松行驶;
- 完全模型组:参赛队伍需自主设计和制作车模各部件,全面展示创新与实践能力。
2.创意组:以天途 & 亚龙智慧配送创意组为例,场地为9m×4.6m区域,4米高围挡,内部设有启动/终止区、货物架和无人机充电区,可能存在尺寸误差,要求队伍具备应变能力。
03 赛程安排早知道
比赛分为校内选拔、赛区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
- 校内选拔:一般在5 - 6月进行,各高校已陆续开启,选拔最具潜力队伍参加后续比赛。
- 赛区赛:预计7月举行,各赛区精英队伍展开角逐,成绩优异者晋级全国总决赛。
- 全国总决赛:8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全国顶尖队伍展示智慧和实力,争夺最高荣誉。
04 学长学姐参赛秘籍
1. 赛前准备
- 组建团队时需考虑成员专业背景,涵盖自动化、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工程等;
- 团队成员应有擅长硬件设计、软件编程、机械结构设计的同学,提供多方支持;
- 仔细研读比赛规则,了解尺寸、配置等要求,避免犯规,提升发挥水平;
- 提前了解场地与道具布局,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纸分析应对可能难点。
2. 比赛过程
- 硬件选型要匹配性能需求,软件编程需兼顾算法、控制效率和代码质量;
- 车模完成后反复调试优化,通过参数调整提升性能;
- 应对突发问题如设备故障、程序出错需冷静应对,迅速排查解决。
3. 资源获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