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建筑结构设计竞赛

 

参赛限制:北京科技大学在校生,个人或组队(不超过5人),涉及建筑结构设计。

比赛官网: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官网

报名时间:每年3–4月(校内赛事)

比赛时间:初赛5月(提交设计图纸与报告),决赛6月(模型制作与答辩,评估结构合理性与创意)

 

竞赛介绍

本竞赛是以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为背景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推动学科创新与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届赛题分为A组《乌篷船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B组房屋建筑方向《北京建筑大学智能建筑展示与交流中心设计》,以及B组桥梁方向《北京市特大自然灾害山区道路救灾恢复重建工程》。

参赛要求

参赛提示

未来城市学院将于4月14日(第八教学周周一)晚19:00在土木楼402举办赛题宣讲说明会,专业教师将现场答疑指导。请有意参赛的同学扫码加入答疑群,后续通知将在群内发布。

 

A组赛题简介:乌篷船模型结构设计

围绕传统乌篷船主题,设计内容包括船体结构优化、抗撞击性能、承载与航行平衡等。模型应包括船体结构、船篷结构及辅助加载非结构部件,注重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提升实践能力与文化传承意识。

B组房屋建筑方向赛题:智能建筑展示与交流中心

结合北京建筑大学在智能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参赛队需设计一座集展览、交流、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设计需兼顾功能、安全、经济、美观与绿色理念,并与校园风格协调统一。

B组桥梁方向赛题:山区道路灾后重建桥梁

作品需满足应急通行需求,强调“安全韧性、快速响应、生态融合”,结构应采用预制装配化技术(≥60%),支持72小时快速重建,抗震等级不低于Ⅶ度。提交建筑与结构设计说明书PDF(最终版),比赛当天不得大幅调整结构方案,允许少量文字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