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限制:全日制本、专科生及研究生,可个人或组队(3 - 5人),部分赛题分领域。
比赛官网:http://www.ciscn.cn/
报名时间:通常每年3 - 4月启动,持续1 - 2个月。
比赛时间:初赛5 - 6月,决赛8 - 9月
赛制介绍:初赛线上解题(信息安全理论+实践),决赛现场攻防对抗(实操演练)。
详情: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ISCC)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目录
竞赛简介
信息安全已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信息系统越发展到它的高级阶段,人们对其依赖性就越强,从某种程度上讲其越容易遭受攻击,遭受攻击的后果越严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奋力攀登的至高点。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于2004年创建(国内第一),每年一届,同时面向大学生、研究生和中小学生,21届累计参赛12万人以上,全国参赛院校已达1900多所(147所双一流院校中参赛院校121所),影响广泛且深远。
“智能安全赛”设置多个赛道,涵盖工、农、医、文、商等学科,旨在鼓励信息安全技术与其他各领域学科的智能融合,推动学科交叉合作,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
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不能交叉组队。
竞赛时间报名时间:2025年05月-08月
校级赛:2025年05月-08月
区域赛:2025年09月
总决赛:2025年10月
区域赛及总决赛赛项的时间、地点适情况确定,www.isclab.org.cn为发布通知的唯一官网,请及时关注。
赛项说明
原创性要求:
所提交的作品需提交原创性声明,学生、指导教师均需签名。
参赛作品仅限参加一个赛项,同一作品不得重复参加多个赛项,否则将视为违规处理。
具体赛项及规则另行通知,www.isclab.org.cn为发布通知的唯一官网,请及时关注。
竞赛模式及要求
采用3级赛制,校级赛、区域赛及全国总决赛,校级赛、区域赛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比赛形式,由学校、区域赛赛区负责。
1、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按2类分别评定成绩,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不能交叉组队。
2、单个赛项每个学校晋级国赛队伍数不超过3支。
3、每支队伍3人,指导老师1人,参赛队伍名要求为中文队名。
4、同一选手不能参加多个参赛队,同一队报名赛项最多不超过1个。
5、需提交加盖院所或主管部门或单位公章的报名表,内容与系统报名情况一致。
6、学生现场报到时需携带学生证、身份证件及盖章的报名表。
7、报名时注意填写信息的准确性,不要出现错别字、少字等。
8、报名审核通过后,一切报名相关信息严禁修改。
奖项安排
校级赛:各参赛院校必须进行校级选拔赛,每所参赛院校的校级赛最多选拔30%的队伍晋级区域赛。被推选出的队伍在报名参加区域赛的时候须提交加盖院所或主管部门或单位公章的报名表及公示成绩单。
区域赛: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0%,优秀奖20%,暂定50%的队伍晋级国赛,晋级和获奖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有所调整。同一赛项同一院校晋级全国决赛多于3支队伍时,按区域选拔赛成绩排名,取前三支队伍晋级国赛,其余晋级名额按排名由满足要求的其他学校队伍依次递补。
总决赛: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0%,优秀奖20%。获奖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有所调整。同一赛项同一院校一等奖数量不超过1队、二等奖数量不超过1队。
注意:若总决赛时某赛道的队伍数较少,将提请组委会讨论该赛道是否仅评定成绩和公示排名。
报名方式:选手可通过竞赛入口(http://www.isclab.org.cn)注册参赛,报名信息一旦提交不可中途更改。